加工中心排屑机作为关键辅助设备,其性能直接影响加工效率与设备寿命。车间环境中的粉尘、冷却液、温湿度波动等因素,易导致排屑机卡滞、传动效率下降等问题,需通过系统性维护措施应对。
针对粉尘与碎屑堆积的影响,需建立分级清理机制。每日停机后,使用高压气枪清理链板间隙、导轨表面的金属粉尘及细小碎屑,避免颗粒进入传动机构形成研磨磨损;每周拆解排屑机头部链轮罩壳,清除堆积的卷状切屑,检查齿牙是否因异物卡滞产生变形。对于粉尘浓度高的车间,可在排屑机上方加装防尘罩,并配置小型负压吸尘器,将悬浮颗粒控制在 0.5mg/m³ 以下。
冷却液与油污污染的应对需结合物理分离与化学清洁。在排屑机入口处增设磁性分离器和滤网,拦截冷却液中的铁磁性碎屑与乳化液杂质,降低黏性油污附着风险;每月采用中性除油剂对链板、刮板进行浸泡清洗,重点清除销轴连接处的油泥,防止因润滑失效导致卡顿。对于水溶性冷却液,需定期检测其 pH 值,保持在 8-9 的弱碱性范围,减少对金属部件的腐蚀。
温湿度波动的控制需从环境调节与部件防护双管齐下。在高温季节,通过车间通风系统将环境温度控制在 35℃以下,同时为排屑机电机加装散热片,避免因过热导致转速下降;潮湿环境中,每周对链条、轴承等转动部件加注锂基润滑脂,形成防水保护膜,并在非加工时段启动排屑机空转 10 分钟,利用运行热量驱散内部潮气。冬季低温时,可对裸露的传动部件包裹保温棉,防止润滑油黏度骤增影响传动效率。
此外,需建立环境适应性维护台账,记录不同季节、湿度条件下的排屑机运行参数,如链板速度、电机电流等,通过数据分析制定针对性维护周期。对于多班次连续生产的车间,可在交接班时增加一次快速巡检,重点检查排屑机入口是否有异物堵塞、出口是否存在排屑堆积,确保环境因素对设备性能的影响被及时干预。